参考答案:
1.B
题目详解:
本题考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选项A,通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方式和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应确认非现金资产的转让损益。通过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不应确认非现金资产的转让损益,选项A表述太绝对;选项C,无论因何发行债券,债券发行费用要么追加折价要么冲减溢价,与留存收益无关;选项D,权益法核算下,当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该按照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入账,此时初始投资成本与入账价值不相等。
考查点: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2.C
题目详解:
本题考核以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合并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中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640+4=644(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644
贷:银行存款 644
考查点: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3.A
题目详解:
本题考核以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考查点: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4.A
题目详解:
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直接相关费用,本题中支付的价款为800万元,但是其中包括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50万元,甲公司可获得现金股利50万元,说明需要确认应收股利50万元,即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中包括这个应收股利需要剔除。
所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800-50+5=755(万元)。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方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如果小于享有的份额,应当调增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但是这个调整影响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不影响其初始投资成本。以本题为例,不管是否调整,初始投资成本都是755万元。
参考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755
应收股利 50
贷:银行存款 800
考查点: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5.C
题目详解:
根据“2016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25%的股权,2017年1月1日甲公司又购买乙公司50%股权,进一步取得投资后,甲公司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假定甲公司与丙公司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判断,本题属于多次交易形成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购买日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
本题中,原来取得的25%投资作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为6000万元,采用权益法后续计量需要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25000×25%=6250(万元),前者小于后者,需要调增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50万元;另外因为2016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50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了500万元,需要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25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125万元,所以购买日原投资的账面价值=6000+250+1250+125=7625(万元),新取得投资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5000×3=15000(万元),所以2017年1月1日增加投资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7625+15000=22625(万元)。
因为形成控制,后续个别报表按照成本法核算,所以2017年年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还是22625万元,没有发生变化。
参考会计分录:
2016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250(25000×25%-6000)
贷:营业外收入 250
2016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250(5000×25%)
贷:投资收益 1250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125(500×25%)
贷:其他综合收益 125
2017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 22625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6250
-损益调整 1250
-其他综合收益 125
股本 5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0000(5000×3-5000×1)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0
贷:银行存款 50
考查点: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推荐阅读:
2019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每日一练汇总(3.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