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A。
解析:(1)选项A: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2)选项B: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3)选项C: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而非地方人民政府)制定;(4)选项D:法律解释权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司法解释权归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2.【答案】D。
解析:(1)选项AB:法律规范不同于法律条文,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2)选项C:法律规范与法律文不是一一对应的,一项法律规范的内容可以表现在不同法律条文甚至不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一个法律条文中也可以反映若干法律规范的内容;(3)选项D: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主要内容,但法律条文的内容还可能包含其他法要素(如法律原则等)。
3.【答案】A。
解析:(1)选项B: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亦称为“相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2)选项C: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撤销权人拥有选择权,可以选择撤销该行为,也可以通过承认的表示使撤销权归于消灭;(3)选项D: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撤销,应由撤销权人申请,人民法院不主动干预。
4.【答案】C。
解析:(1)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2)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5.【答案】A。
解析:(1)选项B:附条件或者附期限的债的请求权,从条件成就或者期限届满之日起算;(2)选项C: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应当自权利人知道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起算;(3)选项D:国家赔偿的,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算。D.所附条件可以合法,也可以不合法。
小编推荐: